-
汉代的“筰都夷”、“旄牛徼外”与“徼外夷”——论汉代川西高原的“徼”之划分及...
汉代川西高原地区的部落分布中,出现了同都夷地区紧密相关的"旄牛徼外"和"徼外夷"等,这些特定称谓蕴含和折射了川西高原地区"徼内"、"徼外"两地人群间的界线、关系与二者互动等情形,反映出都夷地区是当时联系"...
2004,(04):-112-118 石硕 -
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治理——以成都为例
新时期的乡村治理是在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和政策框架内形成或构建的。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治理要实现三个层次的制度变迁:在继续探讨和界定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基础上,完善农村产权配置,建立多元治理主体的激励...
2010,(06):-120-125 曹萍;王彬彬; -
服从与创造:关于司法权本质特征的一种认知
司法权本质的正面规定性是服从法律,反面规定性是创造法律。同时,服从法律必须是创造过程中的服从,而创造法律必须是服从过程中的创造。只有通过创造法律,才可能真正做到服从法律;只有通过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创...
2004,(04):-119-124 喻中 -
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类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再分配行为嵌入强关系的程度有所上升,社会分层趋向于强关系嵌入机制,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的转变有所滞延。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制度改革尽管成就巨大,但存在一定...
2010,(06):-126-132 姚伟; -
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与公司治理绩效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对公司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均衡进行分析。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动力。"济南现象"的根本原...
2004,(04):-125-131 敬景程 -
量刑改革:实践与评析
量刑改革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实践,对其从改革视角进行梳理和审视,对于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策略、路径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梳理发现,量刑改革呈现出试错机制不断尝试、地方性特色显著、...
2010,(06):-133-141 苏镜祥; -
圣山:成都的神话溯源——《山海经》与神话研究之二
成都最先是居住在岷山的古蜀人(即蚕丛氏、蜀山氏)崇拜的圣山,它和昆仑、岷山虽名异而实同,都是沟通天地的天梯,亦即天柱。古蜀人内迁成都平原后,"名随主人",他们将新居地亦命名为成都。而"圣山崇拜"对古蜀文明有...
2004,(04):-132-138 贾雯鹤 -
近现代“转语”方法论之推阐
西汉杨雄的"转语"方法论,包括形转、音转和义转三个方面的内容,后被近现代的训诂学家再三加以修正,使其外延缩小到"音转"的狭窄范围。在训诂实践中,他们过分强调"因声求义"的积极作用,致使"转语"方法论误入唯心主...
2004,(04):-139-144 钟如雄 -
标点本《宋史》订误(三)
-
保护期刊版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联合宣言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总目录
~~
2010,(06):-142-144 -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源于一系列深层制约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制度与体制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市场环境因素、投资因素等,其中投资不足是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只有更新发展观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快...
2004,(03):-5-9 黄金辉 -
论农信社“革命”:难点与建议
农信社内在地适宜于服务农村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所有人管理与共同激励相容、非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弱信息不对称,与国有金融部门比较,农信社具有低沉没成本,其信贷员市场由于有限地域和重复交易性质而减少了不确定性。...
2004,(03):-10-15 刘明 -
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对实体经济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过度发展,致使虚拟经济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的破坏作用日益明显,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应合理发展虚...
2004,(03):-16-20 张红伟,贾男 -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现实·路径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组织、干部、人才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更新观念、突破体制、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既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深...
2010,(05):-5-11 罗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