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氏钩沉
-
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状况思辨
自1996年开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较为沉寂的转型时期,同期的电影市场也较为低迷。鉴此,从选材、主题、娱乐性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的创作态势进行剖析和思辨,探讨导演在创作上存在的误...
2006,(02):-93-99 峻冰; -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
2006,(02):-100-109 祝尚书; -
《通典》勘误二则
-
儒学、经典与圣人之道──论北宋学者对儒、经、道关系的定位
北宋学者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重新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儒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对经、道关系提出了新的理解。他们的反思建立在"尊儒、宗经、崇道"的基础上,对汉代学者的儒学观提出批评。他们认为,经典之中蕴藏了...
2002,(02):-120-124 杨世文 -
对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在后现代视角主义基础上反思后现代艺术现象并肯定了其独特价值,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历史概念的去总体化,真理概念的去总体化,生活形式的去总体化,艺术的去总体化以及当代艺术博物馆排列的后现代转向。
2007,(05):-5-11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
方回的诗统论
方回建构了以一祖三宗为主干、上溯《诗经》风雅传统并与汉魏晋南北朝相接的诗统论,并从其所建构的道统论中汲取了建构诗统论的方法。它的哲学基础是文以载道,特点是融创作论、批评论与作家论于一体,注重文学史内...
2006,(02):-110-114 李成文; -
《洞仙歌》(冰肌玉骨)公案考索
关于《洞仙歌》(冰肌玉骨)词的原创作者,历史上聚讼纷纭,有苏轼作、孟昶作或花蕊作等说。至论体裁,又或称诗称词,莫衷一是。更兼文献传抄,辗转致误,遂成千年公案。本文从文献源流及各种歧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2002,(02):-125-128 吴洪泽 -
灾难的补偿:1930年《救灾准备金法》之出台
酝酿于灾难之际,出台于灾难之后的《救灾准备金法》,由于民国政府的病态财政支出,在实际执行中,法律规定与具体实施有距离。尽管如此,此法的公布仍不失为民国救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2006,(02):-115-119 武艳敏; -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冯宪光教授商榷
正确认识和评价"审美意识形态论"应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审美意识形态"都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范畴。所以,称其为"一种马克思主义...
2007,(05):-12-17 马建辉; -
视听传播时代的美学嬗变
在视听传播时代,传播神话现象的客观存在揭示出传播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美学规律。视听产品的消费,不是单纯对音像的消费,而更主要的是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美学因素的消费。审美因素是文化生产的灵魂,视听产品生产者...
2007,(05):-18-22 蒋晓丽;王俊棋; -
论我国物权法体系的构建
物权法调整的三大内容决定了物权法体系的构建。我国物权法应当吸取德国及瑞士民法典的先进立法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以所有权为核心,以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两翼、将占有和登记单列出来的物权法体...
2002,(02):-129-135 唐烈英 -
从商人对《破产律》的批评看清末的社会法律环境
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破产律》受到各地商人的批评与反对,不久该《破产律》被废止。从这些批评意见入手,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政府的立法意图、传统商业习惯、商民的法律意识程度及执法情况等所营造出的社会法...
2006,(02):-120-126 王雪梅; -
国际私法定义辨析
我国学者对国际私法所下的定义,吸取了西方国际私法理论的观念,即把国际私法的主要任务看成是解决法律冲突。然而,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审视法律冲突在国际私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会看到,尽管国际私法与法律冲突...
2006,(02):-127-133 金明;邓和刚; -
“因”表时间和原因的关联性
"因"从"凭借"义产生出表时间和原因的意义。表时间义是其词义发展的桥梁,但它有时与引进条件有联系,有时又与引进原因有歧义。这种不稳定性正是观察其词义演变的一个窗口。"因"表时间既与动词结构的语义有关,又与...
2007,(05):-23-30 周俊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