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话语遮蔽下美国刑事司法的口供依赖
在宪法性权利话语遮蔽下,美国刑事司法对口供仍有较强依赖。米兰达规则的变迁、辩诉交易制度的盛行都是这种依赖的突出表现。口供依赖主要是口供独特的证据价值、侦查技术局限性与诉讼成本等客观因素,以及侦查机关...
2007,(06):-115-123 朱奎彬; -
自开商埠近代企业的创建及工业化程度分析
自开商埠经过清末民初的短暂发展,在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创建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武昌、济南、哈尔滨等主要自开商埠甚至跻身同期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列,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工业资...
2002,(02):-88-97 杨天宏 -
论行政发展的历史脉络
行政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治理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整个农业社会,人类的行政管理属于统治行政的范畴,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的获得上。近代以来,管理行政逐渐成长起来。在政治学的视角上,近代以来的政府被设...
2006,(02):-51-57 张康之; -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通过企业治理模式和交易费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拟出交易费用关系相关理论曲线,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和成熟阶段治理模式选择问题。由于企业组织、产权、委托代理和企业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
2007,(06):-124-129 李跃宇; -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政府行政管理策略
从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及其家长组成的宏观系统出发,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力因素、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政府行政管理的挑战,提出了初步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007,(06):-130-134 宋艳; -
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时代考
在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的时代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多争议。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察,可以发现:由地藏菩萨发展出地藏信仰,经历很长时间,二者的传入并不是同时的。早在三国时期,地藏菩萨的名号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最...
2006,(02):-63-70 尹富; -
中国战场“只剩马特洪恩了”——二战后期美国核战略在中国
1944年1月26日,美国陆军14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专门针对马特洪恩计划宣扬他"空袭理论"的可行性,并抱怨:"自从放弃缅甸计划后,中国战场似乎就只剩马特洪恩计划了。""马特洪恩计划"在当时中国战区...
2007,(06):-135-142 胡越英; -
试论基督教与道教神性论的区别——兼论中西方文化的特质及其成因
在神性论问题上,基督教和道教虽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之点,具体表现为一神论与多神论、人神异质和神性分享论与人神同质同形和互化论等区别。这些区别规约了它们各自的思维方法。同时分别影响着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生...
2006,(02):-71-77 闵丽; -
基督教传统中绝望与拯救的观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体现
《圣经》和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和拯救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绝望可以摧毁人对自己过分的信心,让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从而在精神上向上帝开启,接受神的拯救。这一观念在中世纪到20世纪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
2006,(02):-78-83 李毅; -
“三年之丧”起源新论
“三年之丧”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但是当时并未真正实行过。殷代和西周也未实行过“三年之丧”。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普遍实行的是一种"既葬除丧"的短丧。《尚书·无逸》所谓"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是指高宗诚信...
2002,(02):-98-103 方述鑫 -
金城公主事迹中一个疑案的研究──关于金城公主在吐蕃是否生子问题的考证
关于金城公主在吐蕃是否生子及其子为谁,一直是吐蕃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史料对此事的记载亦多有歧异和抵牾。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金城公主在吐蕃很可能生有一子,但此子非墀松德赞,而...
2002,(02):-104-109 石硕 -
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
2002,(02):-110-117 舒大刚 -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晚年逐渐形成了一种“局外人”文化立场,受这一立场的影响,对公众日常历史观的宣扬成了其后期小说的创作主旨,而小说的散文化写作则成了她后期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这种新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形...
2006,(02):-84-87 李红梅;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总目录
~~
2007,(06):-143-145 -
苏珊·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到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嬗变,其文学翻译思想包含了文学翻译的诗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文化研究,表现了将文学翻译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文化诗学精神。
2006,(02):-88-92 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