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对纯粹概念完备体系的构想
康德对纯粹概念完备体系的构想在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上承柏拉图的相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以及洛克、休谟等英国观念论者的思想,下启费希特的知识学和黑格尔的逻辑科学。对康德这一构想的历史脉络及...
2012,(06):-67-72 丁三东; -
建国以来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配置特点及合理性研究
民主党派的政治资源主要包括制度性资源、功能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政策性资源,其配置格局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体系以及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定位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配置状况,随着...
2012,(06):-73-81 于小英; -
“王若曰”新考
"王若曰"是先秦典籍和金文材料中比较常见的词语。对该词语的释义,目前仍未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对金文、简牍和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考察和梳理,可知"王若曰"不是王一般的谈话,而主要是指王命,语感在强调其庄严...
2014,195(06):-5-10 彭裕商; -
缠足的野蛮化:博览会刺激下的观念转变
原本被视为文化象征的缠足习俗,在近代逐渐变成了野蛮的国耻。这一重大观念转变与20世纪初大坂、圣路易博览会列妇女缠足为野蛮之俗的刺激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已有部分与西人接触较多者以缠足为耻,但更多是个人观...
2012,(06):-82-90 杨兴梅; -
“泸县宋墓”墓主寻踪——从晋到宋:川南社会与民族关系的变化
汉晋以来,川南这一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秦汉的开拓,晋代的"獠人入蜀",以及晋唐间的"獠乱",唐宋"乌蛮"的北上,都表现出了这一地区历史演变和民族关系的复杂与多样性,甚至成为汉文化考古上的"空...
2014,195(06):-11-22 刘复生; -
先秦《谥法》行用考
西周初期多美谥,谥号之有善恶自周昭王、鲁炀公始。春秋时期,儒家更加强调谥法的褒贬原则,谥法成为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战国时期,谥法显扬功绩的作用加大。从先秦主要人物谥号行迹与《谥法》之对照看,除"昭"、"懿...
2012,(06):-91-94 薛金玲; -
缪钺先生历史人物年谱编撰管窥
年谱编撰是缪钺先生三四十年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点,经历了一个为理解作品到返回历史人物、辨订旧谱到自创新格的转变,其内外并究、文史互证等方法,意义当不只在年谱编撰本身,对历史人物研究亦有巨大的方法论启示。
2014,195(06):-23-30 段玉明; -
简论批判理论的话语分析
批判主义社会理论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流派。它始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后经法兰克福学派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壮大。批判理论的话语分析以"意义"和"价值"为中心,将批判的触...
2012,(06):-95-101 王熙; -
由文入史:从缪钺先生的学术看文辞修养对现代史学研究的“支援”作用
缪钺先生的学术风格以"文史结合"著称。从史学研究观点看,"文史结合"最重要的核心是将文辞视为一种考证工具(而不仅是史料)。从中国现代学术文史分途的发展过程看,缪先生的学术风格并非"主流",然绝非特例。一批经...
2014,195(06):-31-43 王东杰; -
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一个后现代视角的思考
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就会转移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中,并由此引发文化产品的"过剩",这种文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与日常生活的时尚化是一致的。当文化生产时尚化的时候,文化生产的实...
2014,195(06):-44-51 王晓升; -
是社会规范的叛逆者还是遵循者?——从文化视角看《觉醒》中单身女人赖茨的生存模式
在凯特·肖邦的《觉醒》中,赖茨小姐总是被当理想女性形象的对立面。考诸19世纪美国社会中与女性相关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法律概念等文化语境,分析单身女人赖茨小姐之生存模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社会规范的遵...
2012,(06):-102-109 叶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地”——重温“南方谈话”的思考
作为历史紧要关头应对巨大挑战的思想结晶——邓小平"南方谈话"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地":通过就事论理的方式道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并基于这个"基本逻辑"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民族化趋向...
2014,195(06):-52-56 尹俊芳; -
明代诗论中的易学命题——“富有”、“日新”的理学诠释与诗学影响
《周易·系辞》所说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是一个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的理论命题。张载、朱熹的阐释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渗透到文学领域,成为明代文学复古派诗论的重要理论支柱。何景明和王世贞多...
2014,195(06):-57-64 孙学堂; -
视觉艺术大师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这是理解其小说创作的关键。纳博科夫反复声明自己天生是画家,具有特殊的听音辨色的"色彩听觉"天赋,其作品运用文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纳博科夫对古往今来欧美列国的画家画作...
2012,(06):-110-115 王安;程锡麟; -
宋人别集制名考述
唐及唐前诗文别集集名多取自作家姓名,盖多由后人裒辑、编次,仅标明"著作权"而已。宋代诗文别集多由作家本人及亲友编次,在制名上颇为讲究。集名取径多端,成为有意义的"标识"。考察宋人别集制名方法及涵义,从中可...
2014,195(06):-65-70 刘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