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系统内各要素对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包括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资源供应能力及对环境质量的控制能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为地方可...
2005,(04):-32-34 姜晓萍,姜洁 -
“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
受文献和方法的限制,历史进程中的族群交往过程难以再现,因而有关此过程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也不尽完备。灾难移民与迁入地当地族群之间的交往为理解上述过程提供了现实场景。选取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外迁...
2013,(04):-21-30 王俊鸿; -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的现象学思考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乃人类生存中完全不同的生存维度。作为信仰的神仙,不是任何关于神仙的观念、思想和知识,而是人作为能在释放出来的一种独特生存方式。神仙实质上是一种在启示中临在的再生方式,即终有...
2005,(04):-35-41 余平 -
论宗教因素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和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的国际能源环境对于我国来说仍然十分严峻。如何构建一种安全的能源战略以服务于我国经...
2013,(04):-31-40 刘金光; -
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
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观念,因为生活并不以“此在”为前提。生活即是存在本身,生活之外别无存在。海德格尔的此在确实是一种主体性观念。中西之间的形而上学是相通的。生活儒学致力于儒家...
2005,(04):-42-49 黄玉顺 -
巴基斯坦大选与新政府政策走向
2013年巴基斯坦举行了国民议会和四个省议会的选举,此次大选进程基本正常,呈现出新的特点。各政党实力此消彼长,政治版图大为改观: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成为第一大党上台执政;正义运动党表现突出,成为新兴力量;人...
2013,(04):-41-49 陈继东; -
道教文化与世界和平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
2005,(04):-50-52 卿希泰 -
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
中国近代语文革新运动以"言文一致"为目标,同时包括了文体层面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字层面的汉字拼音化运动。二者既相互支援,又彼此竞争。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的迅速推广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汉语发展水平的论争。经过讨...
2013,(04):-50-66 王东杰; -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
2005,(04):-53-57 潘显一 -
张雪岩建立“人间天国”的社会福音思想
20世纪上半叶,社会福音对中国基督教会影响很大,对全国基督教协进会、青年会系统的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影响尤为显著。《田家半月报》总编辑张雪岩明确表达了教会要在现实社会建立天国的社会福音思想。他的社会福音思...
2013,(04):-67-74 陈建明; -
《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2005,(04):-58-62 项楚 -
从菩提瑞像到毗卢遮那:信仰变迁与造像的重生
通过分析四川地区唐代的菩提瑞像和中晚唐至两宋时期的毗卢遮那造像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两种信仰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窟和巴中南龛第103龛等两尊造像由菩提瑞像到毗卢遮那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两种...
2013,(04):-75-80 董华锋; -
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
文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体裁,除具有说部性质、随笔式的狭义“文话”外,还有理论性专著、资料汇编式、选本评点式等不同著作类型。这四种著作类型都在宋代开始集中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在明...
2005,(04):-63-67 王水照 -
从帽子法和头巾法来看土耳其共和国的文化改革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之初,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及其跟随者强烈想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该理想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西方文明植根于其特殊的文化实践,土耳其要想达到同等的文明水平必须改变其传统文...
2013,(04):-81-86 严天钦; -
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略论《楞严经》对宋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北宋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和以惠洪为代表的僧人接受了《楞严经》“六根互用”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审...
2005,(04):-68-73 周裕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