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之眼的一瞥——析《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对美国内战后南方黑人教育的图片报道
以《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6年刊登的几幅有关南方被解放奴隶学校的图片为例,说明视觉报道在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该画报对南方黑人教育的视觉报道是带有偏见的选择性报道,这些报道为北方...
2011,(01):-77-84 叶英; -
演化的力量——数字化语境中的虚拟实在
虚拟实在自创生以来,尤其是在互联网崛起之后,以一种悄然而迅猛的态势演化着,深刻地影响着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于虚拟实在的讨论,一直围绕现实与意识、符号与对象、技术与哲学等维度进行。伴随复杂科学研究的...
2011,(01):-85-91 彭虹;肖尧中; -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的再分析——兼论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化的影响
在苗文龙《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存在"失踪"货币和"高货币化"的原因,运用GARCH模型再次实证分析了经济增...
2011,(01):-92-99 杜江;唐贵萍;唐喻婷; -
人民币现实汇率失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测算人民币现实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考察人民币现实汇率失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现实汇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1994年至2008年间的汇率失调水平显著影响了中国就业规模...
2011,(01):-100-109 王春平;罗润东; -
技术能力在企业战略导向选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简单地对技术能力的迷恋所导致的战略导向选择失败昭示着必须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应用技术能力。通过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将迫使企业采用防卫型的战略导向;技术能力只有在企业同时拥...
2011,(01):-110-115 张黎明;胡豪; -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西方社会福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还能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
2011,(01):-116-119+144 蓝云曦;谭晓辉; -
推动地方政府合作的组织文化途径
地方政府的行为自主性,以及地方官员面临无处不在的责任冲突,导致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不可能完全仰仗外部强制,寻求组织文化途径可能成为引导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种选择。偏离了"公共性"的地方行政组织文化是导致目前我...
2011,(01):-120-125 费广胜;杨龙; -
公务员录用中基因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现行有关公务员录用体检的法律有条件地允许录用机关在体检中了解相对人的基因信息,但从比例原则的角度考虑,允许基因检测行为有违最小侵害和损益相称原则,应予立法明确禁止。对在体检时已知携带疾病关联基因的相...
2011,(01):-126-131 李成; -
WTO报复制度中的仲裁
报复制度是WTO最后的贸易救济手段,报复程度的高低关系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信誉和救济力度。在决定报复程度时,仲裁程序、仲裁应遵循的规则、仲裁裁决的目的以及仲裁员的职责、方法等问题在报复措施裁定中起着至关...
2011,(01):-132-138 杜玉琼; -
传播:超越方法软肋的掣肘——论科学社会学与中国古代科技历境的恰接集域
1970年代以来,源自马克思、涂尔干、曼海姆等人的科学社会学发展成为社会学中一个势头强劲的分支学科。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时借鉴这一知识,首先,需要对科学社会学进行反观;其次,需要把社会人类学方法与社会结...
2011,(01):-139-144 朱虎成;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学习《邓小平文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必须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
1983,(04):-3-7 冉昌光 ,朱义超 -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时代思想的精华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贡献。它的产生和形成,不仅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在中国近、现代认识史上也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它是时代思想的精华的高度体现。认识毛泽东调...
1983,(04):-8-16 黎永泰 -
社会根本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概念辨析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争论热烈,有的认为它是科学的,有的则认为它是不科学的;有的认为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有的则认为只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对矛盾。随...
1983,(04):-17-19 鲁生 ,李剑锋 -
能不能从反作用的意义上说“意识创造世界”?——与李景瑞同志商榷
李景瑞同志《“意识创造世界”辨析》(载《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对列宁的哲学命题“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进行了“辨析”,认为“意识创造世界”不能作为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命题提出...
1983,(04):-20-23 刘林元 -
对“内含量”和“外延量”划分的质疑
哲学界正在强调重视量的研究。读了孔幼真同志发表在《四川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上的文章(以下简称为孔文)以后,受到很大启发。但是,其中划分“内含量”和“外延量”的说法似可商榷。
1983,(04):-24-25 刘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