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印度走进中国——敦煌变文中的帝释
帝释从印度走进中国,成为中国民众信奉的神祇,这是佛教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文化接纳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格,敦煌变文中的帝释形象便集中显示了这种包容性。
2008,(01):-5-9 项楚; -
论大股东持股和国家持股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过去有很多文献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但一般研究的都是英美公司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迄今尚未发现有与中国企业独特的股权结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综述。本文分别从大股东持股和国家持股的角度进行回顾,并...
2007,(03):-88-96 董志勇;韩旭;刘学功; -
谈名道字——中国古人名字中的语言文化现象考察
中国古人兄弟之间取名有若干规则。双名者,兄弟名皆在相同位置有一字相同;单名者,兄弟名皆有相同的偏旁部首或结构形式。此外有若干特殊规则,如取"八元"、"八恺"、《周易》卦名等。取名规则与维护宗法秩序和血统纯...
2008,(01):-10-18 周裕锴; -
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形成及度量
多元化经营风险来源于盲目的多元化或者低效的多元化,论述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形成的危机共振原理、危机滑坡原理与危机触发原理,并引入风险协方差以及协方差矩阵的概念来探讨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度量原理与方法。
2007,(03):-97-100 戴开富;谭静; -
近代社会转型中政治与文化的互动
为了说明在社会转型中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关系,首先对"政治"与"文化"作了特别的界定。然后指出,在近代中国,由于内外环境的巨大压力,政治觉醒被提到首位。但每一次政治觉醒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觉醒。如戊戌变法...
2008,(01):-19-30 耿云志; -
鲁迅的仇猫
在鲁迅的私生活中,他的仇猫是有名的。他曾经就仇猫写过好几篇文章,来反复解释他仇猫的原因,言语迂回而曲折。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鲁迅的仇猫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态隐秘的一面。由于婚姻的不幸,鲁迅长期独...
2007,(03):-101-105 刘春勇; -
基督教与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的边疆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清季中国学术中居"显学"地位,后来一度呈衰落之势的边疆研究得以复兴。除了民族危机有以致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会直属之边疆服务部,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深入西南...
2008,(01):-31-45 杨天宏; -
写实: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双刃剑
19和20世纪之交,中国戏剧开始了现代化转型,写实性的话剧被奉为现代戏剧的方向,其现实性与观念性被强化。但写实如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现代戏剧的建构,又阻碍了它的进程。
2007,(03):-106-109 张艳梅; -
论建构节约型政府——公共管理语境之检视
当前我国建构节约型政府基于特定历史场景:后现代主义的忧思、对落后发展观的反思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运思。这样的历史场景与公共管理范式的生态型政府理论、话语理论、市场化政府理论以及善治理论具有内在的契合...
2007,(03):-110-114 王勇; -
地方政府干部培训的有效性分析——以四川省干部培训“社会化选学”为例
大力加强地方政府干部培训,提高地方政府干部素质是提高和完善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工程。提高地方政府干部培训的有效性必须从“岗位需要”向“综合需要”转变。结合四川省干部培训“社会化选学”的具体实...
2007,(03):-115-119 罗哲; -
论驻单位社区居委会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大学校园内的社区为例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对社区进行了新的分类——根据社区与单位的关系把社区分为驻单位社区和非驻单位社区,分析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所处的困境——法律定位、人事权归属、经费来源、考核机制,并提出了驻单位...
2007,(03):-120-123 李文星;尹鹏程; -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文学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是卓越的文学革命运动的探索者、革新者,其诗歌理论最为引人注目,在诗歌改革、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要求等几方面都见解独到,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见解具体而精辟。作为一位教育家,在重德育...
2007,(03):-124-129 李坤栋;刘国铭; -
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以四川为例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
2007,(03):-130-135 王辀云; -
近代大门口的对话与挥别——试论中西高端信息对流的发生及其不对称性
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出现了一段长约140年、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中西社会部分精英为主体,以欧亚大陆两端人文、科技典籍双向译介传播、对话交流为主要标志的中西高端信息对流期。透过信息流新视角,重点...
2007,(03):-136-144 曾燕; -
诚征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