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
仁学指涉着:先秦伦理学思想;儒学指涉着:秦后出现的综合制度性现象和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前者是个人性思想,后者是集体性制度。儒学已随封建时代历史的结束而永远逝去,仁学则因针对人性心理特质而可普世长存。当前...
2007,(02):-71-76 李幼蒸; -
论基督新教伦理形成的理据及其启示
形成于16世纪的基督新教伦理,深深植根于14-16世纪西欧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与社会交往形式深刻变化的土壤之中,其更直接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基础,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础上形成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前中国转型期伦理...
2011,(06):-39-44 闵丽; -
惠施“历物十事”的语言哲学新探
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历物十事”到底在说什么,目前并无共识。从纯语言性思辨的角度来看,惠施的“历物十事”既不是经验科学式结论,也不是辩证逻辑,更不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其一...
2007,(02):-77-83 刘利民; -
多维视野下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
明确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不仅要重视吐蕃王朝或者更晚时期的资料,而且要更加广泛地关注象雄王朝时期的所有资料,包括辛饶米奥切的子孙后代在内的其历代追随者以及相关人物、事件、寺庙、文物、教义、教规等等。...
2011,(06):-45-52 同美; -
对罗尔斯宣言的一种解读
罗尔斯所致力于的,不是经验地描述既有的制度允许或是不允许哪类行动,不是把任何给定的制度或行动当作现成的正义模型然后再对其他制度和行动予以解释和评价。罗尔斯关注的,是如何为制度正义、行动正义、动机正义...
2007,(02):-84-93 刘莘; -
论任务型组织的目标结构
任务型组织的任务是单一的,但是,当完成任务的行动以目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也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社会目标、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三个构成部门。任务型组织的社会目标是基本...
2007,(02):-94-100 张康之;周雪梅; -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提升途径
社区自组织能力是指社区组织和机构在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自我生存、逐渐完善和不断壮大的能力。它是由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化解冲突、促进和谐、自我适应和实现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机构成...
2007,(02):-101-105 王瑞华; -
论教育投资体制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分税制后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产生的投资差异是众所周知的。地区差异将导致家庭负效应、区域发展负效应、社会稳定的负效应。而这些社会负效应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
2007,(02):-106-109+132 梁横江;罗从正; -
变革时代的纠纷解决及其研究进路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纠纷数量激增、解纷机制面临危机和挑战的时代。对纠纷及解纷机制的研究可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实证的研究。通过个案解剖和数据分析尽力展示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形式及作用范围。第二,系统...
2007,(02):-110-116 左卫民; -
论明治前期日本的近代权利观
明治维新时期,各种非传统的近代权利观念在日本社会产生并被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方面使长期受传统封建权利观和等级观束缚的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另一方面也为新的近代化政治体制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2007,(02):-117-124 许晓光; -
对话口译中的权力——口译社会学解读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译员应该是透明、隐身、被动、中立和超然的,这种理想化的译员角色建构却屡屡在现实对话口译事件中遭遇解构。对话口译可视为由当事双方和译员共同构成、发生在一定社会语境下的三向互动式交际事...
2011,(06):-61-69 任文;伊安·梅森; -
《春秋五论》作者考
现传《春秋五论》是程朱理学家关于《春秋》学的重要著作,在《春秋》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其作者有三种说法:一为蔡沆,一为吕大圭,一为熊禾。从文献著录与内容上考察,应为吕大圭的著作。
2007,(02):-125-132 张尚英; -
顾客体验理论的进展、比较及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人们对顾客体验内涵的认识不断加深,诞生了一些有价值的顾客体验理论。本文阐释了五个顾客体验理论,即体验情境说、流体验说、体验二元说、体验双因素说和战略体验模块说,基于此对上述理论...
2007,(02):-133-139 温韬; -
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
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是正确判断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对了解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德尔菲法和层...
2011,(06):-70-81 王国敏;周庆元;卢婷婷; -
从美国货币政策看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从美国货币政策与一般均衡角度探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首先利用Hechscher-Ohlin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格局问题,然后着重考察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
2011,(06):-82-89 邓菊秋;龚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