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作为制度变迁的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既是我国欠发达地区通过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之间增长差距的重大举措 ,同时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又带有制度变迁特征。这种在信息传递、资源分配、动员方式以及选择领域带有...
2002,(06):-30-34 陈健生 -
企业文化管理与传统探讨
企业文化管理的成熟即企业文化管理基本传统的形成。本文探讨了传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巨大作用。提出对待企业文化传统既要继承也要改造 ,总结了企业文化传统的形成阶段和培养机理
2002,(06):-35-40 黎永泰,黎伟 -
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就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国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结合当前政府、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非强制、非层级的非政府组织 (NGO)来克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从而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就业服务体...
2002,(06):-41-45 王念星,鲁若愚,李永捷 -
技术转让中技术定价问题的研究
通过对技术转让中技术的界定、技术特点及技术定价难点的分析 ,提出模拟技术转让过程中的定价实质过程 ,构建技术价格区间模型 ,从转让双方角度调整技术价格 ,缩小价格区间 ,为最终价格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2,(06):-46-52 童利忠,马继征 -
试论艺术思维的内在结构
艺术思维是一种具体的和立体的思维方式 ,它以形象 (直感 )思维为主干 ,同时包含有抽象(逻辑 )思维与灵感 (顿悟 )思维成分。象、情、志是这种思维活动的三大基元 ,它们分别结合而形成三维构架。艺术思维跨越前意...
2002,(06):-53-57 胡家祥 -
论《聊斋志异》中的“士人从商”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
2002,(06):-58-64 朴永钟 -
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文学本位研究的范例与启示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中,有很多对陆游诗歌的成就、风格以及优劣之处的精到的评价和论述,这些评价论述对学术界更加深入全面研究陆游有很多启示;钱先生在研究陆游以及其他众多诗人时,采用...
2006,(06):-63-68 吕肖奂; -
论乔伊斯的语言观
在 2 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中 ,詹姆斯·乔伊斯以语言实验著称。他的反传统的语言观 ,认为小说家应该突出小说语言的地位 ,使之从传情达意的工具的边缘位置进入读者的意识中心 ,并脱离其指涉的内容而成为独立的审美...
2002,(06):-65-69 袁德成 -
缪钺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缪钺先生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词学家。他的主要成果,不在词籍的整理与词人年谱的编撰,而在词论的探索、词史的总结与词人词作的分析评价。他一方面继承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一方面又吸收了常州派词学的某些合理成分,...
2006,(06):-69-76 曾大兴; -
西方指示语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指示语、摹状词和专名都是具体指称手段 ,但却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与摹状词及专名研究相比 ,指示语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和滞后。通过对欧美国家指示语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对指示语研究已经取...
2002,(06):-70-75 孙蕾 -
植扶浅草奏沉钟──纪念林如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林如稷先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文坛的“浅草社”、“沉钟社”的主要发起人与健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与翻译家 ,是四川大学老一代知名教授。他一生的道路虽然坎坷曲折 ,但始终追求进步 ,奉鲁迅...
2002,(06):-76-80 张放 -
纯粹任意性原则与纯粹的价值系统——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90周年
任意性原则不仅仅是所指与能指任意结合的问题,其结合的前提也是任意性原则的重要因素。潜在的所指与能指是否预先现成地存在着,这使得任意性原则可分为“前设任意性原则”和“纯粹任意性原则”。作为“纯粹的价值...
2006,(06):-77-82 肖娅曼; -
宋太祖受禅的佛教谶言与宋初政教关系的重建
从学界不太关注的宋太祖受禅的佛教谶言之视角 ,探讨宋初良性政教关系重建的原因
2002,(06):-81-88 刘长东 -
语言与思想——沃尔夫假说与心理语假说
从沃尔夫假说和心理语假说的批评以及认知语言学分析的角度讨论语言与思想的辨证联系。沃尔夫假说揭示了表层语言形态对表层思想形态的强化性反作用如何促使思想形态的常规化和社会化;心理语假说揭示了深层语言形...
2006,(06):-83-91 张维鼎; -
理想与现实之间——宋人的井田梦以及均田、限田和正经界
以授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各种“田制”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田制不立”的宋代社会。“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
2006,(06):-92-98+105 刘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