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经学变古的几个问题
所谓宋代“经学变古”,即宋学变汉学之“古”。经学变古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学观念的转变、经学解释方法的革命、经学怀疑思潮的兴起。通过经学变古,宋儒建立起一套与汉唐传注之学不同的新的经学范式———...
2006,(06):-99-105 杨世文; -
廖平的《王制》研究
廖平认为,经学之核心在于礼制,经学之分今古即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今文学所主礼制同出《王制》,古文学所主礼制同出《周礼》。廖平治经专重《王制》,是其以礼制治《春秋》的学术宗旨使然,也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对这...
2006,(06):-106-114 赵沛; -
城市化与现代化的理论思考——论欧洲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就城市化而言,欧洲率先经历了这一过程,然而,我国学界对这一过程研究并不太多,对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无清晰的梳理。因此,结...
2006,(06):-115-123 王挺之; -
论我国犯罪构成诉讼功能的复归——兼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两大法系犯罪构成具有推定功能,由于推定同时也是一个诉讼法概念,因而使犯罪构成具有诉讼功能,其不仅决定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而且决定着证明标准的选择。我国犯罪构成源自前苏联,前苏联在改造大陆法系犯罪...
2006,(06):-124-129 聂昭伟; -
论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
民事证据调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是程序控制权属的分配。按照控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当事人主控与法官主控两种基本模式,这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运作原理。应明确民事证据调查具有目的指向性、时空特定性、...
2006,(06):-130-134 张斌;蒋剑鸣; -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分析及控制
在阐明负债筹资风险含义的基础上对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韩国大宇集团与中国郑百文案例进行辅助论证。指出负债筹资有利有弊,一定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与控制。
2006,(06):-135-137 曹邦英;刘军;金希萍; -
论藏族社会中的藏传佛教仪式及其社会功能
仪式是“行动的宗教”在藏族社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吸收了本教部分仪式的藏传佛教仪式对藏族个人和社会具有心理慰藉和社会整合功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调适的方面。
2006,(06):-138-142 钟玉英;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总目录
-
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导读
王国维曾以清初、乾嘉、与道咸三点将清代学术分成三个阶段,并以“务为前人所不为”来体现“道咸以后之学新”的特色。晚清学风的明显转变影响到后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领域里影响最大的是梁...
2006,(05):-5-15 罗志田; -
通商口岸体系的形成与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基于人口史的考察
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代表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
2006,(05):-16-24 姜涛; -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
2006,(05):-25-32 虞和平; -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批城市被强行开埠通商,由此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使这些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城市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农业时代的城市向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2006,(05):-33-40 何一民; -
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与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无疑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指的是把西方现代社会历史以“现代性”为中心概念加以主题化的反思批判。所谓哲学探究,对现代性而言,即是“自我理...
2006,(05):-41-50 陈波; -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2002,(06):-89-93 金生杨 -
语言本体论简析——从哲学到现代语言学
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先导。西方哲学的语言本体论,为现代语言学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给语言打上了本体或实体的烙印,使现代语言学表现出语言本...
2006,(05):-51-56 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