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明照教授
-
中国西部农村的反贫困治理研究
对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国际国内背景、难点问题、西部农村反贫困治理新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框架进行论述,认为:西部农村的反贫困治理要充分考虑反贫困战略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全新的反贫困治理模式,实...
2006,(06):-5-11 赵曦; -
西藏反贫困经验探析
西藏反贫困主要经验是:对西藏贫困特殊性的明晰认识;制定特殊的反贫困政策;实施全方位的外部支援;采取适宜于藏民需求和接受的具体措施和作法;在反贫困中培育藏民的政治自觉意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006,(06):-12-17 冉光荣; -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特征分析
评述目前学界关于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不同概念,结合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提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概念预设,并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历史性、社会性、分散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社会学特征。
2006,(06):-18-22 王卓; -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对南亚安全格局的影响
“9.11”事件及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推动美国关注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反恐盟约并不能使印巴危机缓解,在美国反恐战略和印巴...
2006,(06):-23-29 张力; -
“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印度宗教传统
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并得到世界上各种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全球伦理运动,提出了分别出自基督教传统和儒家传统的有关“道德金律”的表述,其目的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地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与环境恶化...
2006,(06):-30-35 欧东明; -
论生活价值论的重建
价值是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的统一,是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使人的社会生活得以进行、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关系。价值在结构上是实价关系与评价关系的统一,作为人的行为则有一个从本能驱动到需要导向,再到价值导...
2006,(06):-36-42 袁诗弟; -
生活、哲学与信念——评黄玉顺的“生活儒学”
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是近年兴起的“儒学复兴”、“文化保守主义抬头”诸般思潮中的一种。在“哲学”式微的现代,“生活儒学”执持于从“哲学”与“形而上学”的进路复兴“儒学”,无疑是发人深思的。而如何理...
2006,(06):-43-47 任文利; -
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
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在现代社会里,执政党的活动只有置于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之下,其决策和管理过程才更体现公共理性...
2006,(06):-48-52 石本惠;史云贵; -
深入研究规律 把握执政党建设的主动权
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特定表现的认识 ,是执政党把握和实现领导主动权的前提和关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由领域高度合一到领域逐步分离的基本趋势 ,由此决定着社会...
2002,(06):-5-9 蔡霞 -
巴蜀哲学发展略述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迄清末的廖平 ,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两汉至魏晋的经学阶段 ,隋唐三教并盛的阶段 ,宋元明的理学阶段 ,明末清初迄清末批判理...
2002,(06):-10-15 黄开国,邓星盈 -
早期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分化——《太平经》与《抱朴子》美学思想比较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
2002,(06):-16-25 潘显一 -
论社区转型与社区运行机制的重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也必然带来社区建设模式的转型和社区运行机制的重建。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正在由自...
2006,(06):-53-57 贾秀兰; -
正确处理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八个关系
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经济发展阶段和企业实际来进行 ,在强调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和企业的运作实际相契合的基础上 ,着重处理好“抓大”与“放小”、“进入”与“退出”等八个层面的关系。
2002,(06):-26-29 魏勇,杨继瑞 -
圣经律法对性别的建构:一个女性主义的阅读与诠释
虽然人类文化的样态是丰富多元的,但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演进中,女性从属的普遍性是一个存在的事实,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与经济安排的任一类型中,而且渗透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此种文化的性别差异的特性在希伯来圣经...
2006,(06):-58-62 田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