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思想“转换”期的郭沫若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四年是郭沫若思想发生质变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在郭沫若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此时期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表现得比较复杂;但是,其总的倾向却是很分明的:他已经开始初步向马克思...
1984,(01):-87-92 李保均 -
四部分类是图书分类而非学术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本是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分类,但现在常将其视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赞成和反对这一看法的多为研究学术史的学者,本文从图书分类学的视角考察这一问题,注重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的异同,论证四...
2000,(02):-104-112 黄晏妤 -
何其芳佚诗五首
“黄昏已从村里走近身旁,小鸟都鼓起归巢的翅膀,薇,这还不是回家的时光?” “我们就举起脚步,
1984,(01):-93-94 -
《闻一多与饶孟侃》
-
关于新发现的何其芳佚诗五首
去年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位同志,来成都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他趁便捎来了牟决鸣同志的口信,嘱托我们查阅一下三十年代初在成都出版的《社会日报》,据说该报曾发表过何其芳的诗歌。不久,笔者从牟决鸣...
1984,(01):-94-96 易明善 -
灵谿词说(续七)——论苏、辛词与《庄》、《骚》;论陈与义词;论张孝祥词
我昔年沦诗,曾提出过一种见解,大意是说: 吾国古人之诗,或出于《庄》,或出于《骚》。盖诗以情为主,故诗人皆深于哀乐;然同为深于哀乐,而又有两种殊异之方式,一为入而能出,一为往而不返,入而能出者超旷,往而不返者...
1984,(01):-97-105 缪钺 -
指控罪名不能更改之法理分析
文章分析了司法实践中法院直接改变检察院指控罪名的现状及成因,指出了法院直接改变控方指控罪名的弊端。针对当前我国司法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即观念上树立起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刑事诉讼观...
2000,(02):-113-117 左卫民,莫晓宇 -
试论神话内容的二重性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科学论述揭示了神话的本质,...
1984,(01):-106-112 毛建华 -
两难的选择 双重的绝望 ──解开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从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学同人文主义精神的矛盾、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对哈姆莱特深层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的角度切入,揭示了哈姆莱特的延宕和发疯是由于他在这两...
2000,(02):-118-120 翁礼明 -
对程颐和苏轼争论的哲学分析
儒、道冲突的实质是秩序观点和自由观点的冲突,从宋代开始,表现为理学和反理学的争论。程颐和苏轼的争论是理学和反理学争论的早期表现,他们的分歧涉及理与欲的关系问题。理学家天理和人欲的观点是程颐和苏武争...
2000,(02):-121-123 何江南 -
词语缩略的界定及其理论诠释
对汉语缩略词语的批评,往往与语言实践相矛盾,原因是这种批评缺乏对缩略本质的了解,缺乏对缩略这种现象的科学界定。本文把汉语词语缩略界定为:从一个常用的词语中抽取部分在形式上有代表特征的成分表示这个词...
2000,(02):-124-128 俞理明 -
整合、集成和流程再造及其现实意义
整合、集成和流程再造是工业社会不同时期的一体化概念。整合与资产重组是同一事件的两面,体现了工业社会中资源调整、融合为一体的过程。集成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不同系统的技术连接,尤其重要的是人员和知识的网...
2000,(01):-5-11 毛道维,刘基荣,王毅 -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
跨国经营是当今现代化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跨国经营的特点和我国中小企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策略。
2000,(01):-12-16 童利忠 -
投资过程中的技术导向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是所有资源的一般性代表,是其他一切生产要素的粘合剂,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可引导其他资源的流动和聚集。因此,要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达到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双重目的,就需要对投资...
2000,(01):-17-20 吴耀宏 -
现代性难题和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世纪末的困境和新世纪的展望
现代社会经数百年“理性化”发展,世纪末的人类正面对着现代性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在对人类生存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明基础上,依照马克思...
2000,(01):-21-26 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