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
在《论商代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一文中,我们曾从文化史的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指出商代川西平原蜀国的青铜文化,是在其自身文明诸要素的基础上,主要吸收了华北商文明的因素,同时吸收了一些古...
1991,(02):-97-106 段渝 -
苏轼《东坡书传》述略
《东坡书传》是苏轼自己颇为重视的三部经学著作之一,历代《尚书》学者也多有称引,但是近代以来却无人注意该书。本文从《东坡书传》的撰写和流传、《东坡书传》的主要成就和后人对《书传》的评价诸方面,初步探...
2000,(05):-84-91 舒大刚 -
历史创造者对历史的再创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
虽然中外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较多,但我们对五四的历史记忆仍然模糊,这部分是因为五四后不少人有意无意在修订关于五四的历史记忆。在这方面,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事人因常常说其所属的“家派”的话,虽...
2000,(05):-92-101 罗志田 -
永庆院考
巳故四川大学历史系冯汉骥教授为主建墓的发掘主持人之一,撰有《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4年),对永陵(王建墓)已作过研究和介绍。本文意欲探究永陵陵寝建筑遗迹及永庆院在两宋时期之沿革兴废,为成都...
1991,(02):-107-111 樊一 -
《国粹学报》与“古学复兴”
古学复兴是清末国学保存会同人对他们所参与的国粹保存运动的定位。一方面,文艺复兴被当时的思想界描述为欧洲近代化史的起点,另一方面,国学保存会所谓的“古学复兴”,又有其独特内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打...
2000,(05):-102-112 王东杰 -
新书简讯
倪道善编著的《明清档案概论》一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2月出版。该书共分12章,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明清档案的历史变迁,国内外存藏明清档案的情况,明清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明清档案的种类...
1991,(02):-9-44+65-87+112 -
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论考
文章从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基本情况、关于“山中旧本”的分析和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所依据的“山中旧本”似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寒...
2000,(05):-113-118 钟仕伦 -
我校成立研究生院
-
儒墨举贤禅让观平议──读《郭店楚墓竹简》
先秦诸子的举贤禅让观,以儒墨两家提出较早而且论说较为系统,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概要地考察了儒墨的举贤禅让思想,在揭示其相似主张及其共同历史背景的同时,着重探讨了两家思想的分歧及...
2000,(05):-119-128 彭邦本 -
告作者
-
卿希泰教授
-
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述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而得出的...
1991,(01):-3-7 王庭科 -
科学升华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科学家、哲学家直接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反思,形成和建构起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再由此进一步抽象上升,形成和建构起自然界的辩证法。所谓科学的升华,就是由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向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提升和转化。我在本刊...
1991,(01):-8-12+24 高兴华 -
论列宁的主体和客体的思想
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由于社会历史变革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主客体问题不断地被推到人们哲学思考的面前。实际上,它已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在哲学园地上的焦点,是当今哲学发展的前哨阵地。全世界东西...
1991,(01):-13-18 王仲士 -
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活动方式的本质特征
一、人的“活动”及其方式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时,特别重视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方式问题。他们讲:“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①因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
1991,(01):-19-24 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