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区生态经济次协调的低碳控制研究
针对汶川灾区经济高碳化引发生态经济次协调的现状,从时空结构和运行结构两个层面分析次协调状态的演化机理,提出次协调状态以"状态参量潜伏性、局部行为混沌性、系统结构突变性"的特征,从系统结构-功能角度入手,...
2012,(02):-154-159 李斌; -
民国初期天津市美术馆的美术影展与美术摄影文化的早期建构
透过天津市市立美术馆从1930年到1937年举办的多届美术影展,可以发现并解读摄影者、观看者以及媒体的摄影观念冲突。正是在这些观念的相互矛盾中,早期摄影文化——至少是美术摄影文化——得以缓慢形成。美术摄影的...
2014,191(02):-152-160 艾姝; -
本刊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截至2011年底为止共出版了177期。在近60年的办刊历史中,本刊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
2012,(02):-2 -
本刊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截至2013年底为止共出版了189期。在近60年的办刊历史中,本刊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
2014,191(02):-2 -
征文启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一份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属于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期...
2012,(02):-148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
2014,191(02):-161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
2012,(02):-160 -
四川炉霍县呷拉宗吐蕃时期炼铁炉研究
川西高原炉霍县呷拉宗遗址发现的吐蕃时期冶铁炉与中原地区以及受中原冶铁技术影响而出现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冶铁炉属于不同的冶炼技术体系,其自然抽风的冶炼技术以及"竖井式"的炉型应是源于南亚地区的斯里兰...
2014,190(01):-5-13 李映福; -
中国符号学六十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只有个别翻译中提到过符号学这个学科;1980年代符号学飞速进展,成为"文化热"的一个部分;经过1990年代和新世纪,符号学在中国蔚为大观,朝多学科纵深发展。富于符号学思维传统的中...
2012,(01):-5-13 赵毅衡; -
由代收税捐看清末苏州商会的“代表性”问题
在晚清开办厘金和海关税之前,商业税收在清代全国财政岁入的比重一直不高,远低于农业税入的比重。但商业税收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其实有大幅增长,由雍正二年(1724)的5.4%,到嘉庆十七年(1812)的14.6%,增长将近三倍...
2014,190(01):-14-24 邱澎生; -
从符号学角度讨论植入广告的本质
植入广告界定是植入广告研究的原点。现有的植入广告定义强调"隐蔽性",但却一直未把其机制讨论清楚。原因在于相关讨论大都企图在广告和植入广告对比中界定植入广告。事实上,只有从植入广告与广告的区别,植入广告...
2012,(01):-14-19 饶广祥; -
一个三角洲城镇的上游区域:16—19世纪西江流域的九江移民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九江集镇置于中国南部西江及其支流的城镇系统中,关注16至19世纪沿西江流域上游活动的官员、科举考生、商人和定居者,探索其作为一个移民社区的历史。西江水系的地理因素形塑了九江移民的迁移轨迹...
2014,190(01):-25-35 麦哲维;邹薇; -
韩少功《山南水北》的乡土世界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重新扎根乡土的作品,从逃离农村到回归乡土,《山南水北》确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作品所呈现的乡土世界,原生性智慧和情感及其时代意义,表现出韩少功作品扎根民间,文化寻根的发展脉络。
2012,(01):-20-26 魏美玲; -
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
疆域控制与行政管理是带动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线模式。循着这一模式,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都城到省、府、县的较为完善的行政中心城市体系。该体系的演化与区域经济变迁紧密相关。唐代以前,由政治带动...
2014,190(01):-36-42 鲍成志; -
少数文学与数字书写的建构及共构──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的超文本书写
尝试透过文学批评理论的后现代、后殖民的概念视域,思考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作为"少数文学"与"少数论述"的可能构成要件,及其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时值愈来愈多新生世代原住民的文学书写、创作朝向网络...
2012,(01):-27-37 魏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