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民间“人祭”之风与密宗的尸身法术
在分析宋代民间杀人祭鬼的材料的基础上,以文献间互证的方法论述杀人祭鬼与密宗信仰的关系,说明“人祭”这种古老的野蛮信仰在宋代确实再度兴起。
2005,(03):-92-97 刘黎明 -
元祐更化初《同文馆唱和诗》考论
《同文馆唱和诗》是以诗体分类、每体依韵编排的唱和诗集,比较几个通行版本后,发现附录在《柯山集》与以其为底本的《张耒集》中之四卷本,要比《张右史文集》与以其为底本的四库单行本之五卷本、十卷本更为合理。...
2013,(03):-91-97 吕肖奂; -
晁迥与宋初文学
晁迥是宋代文学世家晁氏家族的奠基人,早年写作白体诗,同时又追求一种“洪丽”、“雄富”的文学理想;他与杨亿是志同道合的僚友,其西昆体诗折射出他“修洁”的人格情操,是当时宫廷政治斗争的曲折反映。其漫长的文...
2005,(03):-98-104 李朝军 -
先秦丧服制度中的性别等级地位差异问题初探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
2005,(03):-105-110 段塔丽 -
王国维词学与罗振常、樊炳清之关系
在关于20世纪词学体制的讨论中,王国维常被视为体制外的孤独行者。但实际上,王国维的词学渊源有自,且颇多周边友人的交流切磋之功,其中罗振常、樊炳清二人作用最为明显。罗振常对《人间词乙稿序》的四则批注,比较...
2013,(03):-98-103 彭玉平; -
明代赎刑的运作
探讨明代赎刑的具体运作,分析司法实践中赎刑的初拟和最后决定程序,然后分别探讨缴纳财物和服劳役两种赎刑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从而揭示明代赎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2005,(03):-111-120 张光辉 -
梦:一个符号叙述学研究
梦因为过于缺乏形式规律,种类过多,很少是叙述学研究的对象。梦具有独特的文本性和叙述性,因此是一种叙述文本。它按叙述文本的规律,对梦材料进行选择和组合。但是梦者只是梦的受述者,梦的叙述者是大脑的另一部分,...
2013,(03):-104-111 赵毅衡; -
再论罪名变更的法理基础及其模式选择——刑事一体化角度的思考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
2005,(03):-121-129 万毅,刘沛谞 -
近代广东通事及其角色特征之分析
近代通事最初是随葡萄牙人16世纪东来广东澳门后才出现的,持续到18世纪上半叶。之后至19世纪上半叶,由于英国人的对华交往后来者居上以及英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中国的英语翻译开始替代澳门葡语翻译以及拉丁教义...
2005,(03):-130-135 周毅 -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俗语词研究
清代笔记小说记录并解释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语言材料。本文分析其中俗语词的一些新词新义的类型及特点,说明这些资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一时期背离文言规范的俚俗层面的语言面貌的重要...
2005,(03):-136-140 王宝红 -
城市次生性人居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次生性人居环境问题,已是当代城市化日益发展进程中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过去我们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有一些失误与教训,应探索一条适合于当前城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03):-141-144 周波 -
试论秦汉初历法的置闰规则
从史书和历简来看,秦至汉初的后九月存在置于无中气之月所在年和上一年两种情况,因而其历法置闰不是简单的归余于终。论者以为这是采取将某一节气恒出现在某月作为置闰之原则,亦即固定节气置闰法,但今出历简存在明...
2009,(06):-5-11 李忠林; -
清代满文档案中的甘青川地区蒙古俺答汗后裔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入居甘青川地区蒙古俺答汗后裔的遭遇十分悲惨。清代康熙年间满文档案中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据此可了解17世纪末蒙古俺答汗后裔——楚呼尔台吉在甘青川地区历史变革时期的政治活动。而清朝廷围绕...
2009,(06):-12-20 李保文; -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疾病研究——以边疆服务部所作医疗卫生研究为例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府西迁,大批学者和学术团体随之西移,加之国民政府对后方建设的需要,研究边疆成为一时之风气。在此背景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边疆服务部,在深入川、康地区服务边民的同时,联合当...
2009,(06):-21-28+44 邓杰; -
从工具理性到信仰的理性
理性主义借助科学技术统治着解释世界的话语权,原来处于思辨领域的理性在现代文明中成了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发展,削弱了人的个体性,在极端层面成了杀人的工具;哲学的"科学"性发展,使哲学渐渐...
2009,(06):-29-33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