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及其职责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活动和过程。人类存在的前提是实践,实践是人的"类"标记,人的社会性实质上是实践性,因此实践是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作为人的存...
2008,(05):-53-57 王万民;张雪萍; -
南朝士大夫的佛教信仰与文学书写——以江淹为考察中心
南朝士大夫的佛教信仰与文学创作关系密切,江淹就颇具代表性。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以文章诗赋见重于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与佛教相关,仔细考察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佛教思想及其生存背景可以发现:江淹...
2015,200(05):-98-108 何剑平; -
唐贞元铁桥之战后滇西北地区民族分布的变化——兼及唐代藏彝走廊南端民族迁徙的原因
公元794年,南诏北击吐蕃并夺取滇西北铁桥地区,吐蕃势力由此退到金沙江以北。铁桥之战使原迁徙到滇西北地区的吐蕃移民北移,战后南诏又采取强制手段将一些民族部落迁出、迁入滇西北地区,使这一地区民族分布出现了...
2008,(05):-58-64 赵心愚; -
早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论”文艺思想
魏晋南北朝,在佛典翻译的"文质之争"中,"文质论"从儒家的人格论与治道说发展成为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思想。佛典译家们对"内容与形式"层面的文质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后世文学实用理论、接受理论、...
2015,200(05):-109-119 朱研;普慧; -
张鲁北迁及五斗米道的发展与影响
东汉末年的张鲁北迁,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五斗米道在全国范围传播开来,并逐渐向上层社会发展,转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士族道教。同时又造成五斗米道内部思想上组织上的分化,营造出新道书、新道派...
2008,(05):-65-73 周蜀蓉; -
两汉御史中丞与州刺史之关系考
西汉在没有罢刺史、置州牧之前,御史中丞与刺史存在着统辖关系,罢刺史、置州牧后,这样的统辖关系就不存在了。东汉虽然再度罢州牧、置刺史,却没有恢复御史中丞与刺史之间的统辖关系。因此,东汉的御史中丞在平时已...
2008,(05):-74-77 肖宁灿; -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负面清单”的国际比较研究
"负面清单"是国际通行的东道国对外商投资领域实施限制或划定投资范围的一种管理办法。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在全球的进展,这一在投资领域的管理办法也被应用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一体化协定中。比较国际...
2015,200(05):-120-129 林珏; -
论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科举用书,最早的用途是举子对付"帖经"考试。现存赋体类书和类事赋都是宋人作品,数量虽不多,然而它代表了一个图书"族类"。赋体类书、类事赋的功能虽是类事,但要写...
2008,(05):-78-84+100 祝尚书; -
论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结构调整——从理论探究到政策引申
目前学界普遍将"配第—克拉克定理"作为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但研究显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反映结构演进的阶段性规律,要受到发展阶段和分工范围的两重约束,因此不能作为结构调整的依据。结构演进的普...
2015,200(05):-130-135 桑瑜; -
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动态定价策略——基于消费者索赔行为视角
考虑所售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通过引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与预期,刻画消费者预期对市场潜量的影响。在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考虑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将消费者作为博弈主体,通过建立相关的Hamilton模型,研究...
2015,200(05):-136-144 颜锦江;彭盈;李晓峰; -
基于三种资本整合视角下的人岗匹配机制研究
有效地投资与开发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组成的人力资源被看成是21世纪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已有的关于这三种资本的整合研究主要有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数学建模三种研究取向,不过并没有指明这三种资本...
2015,200(05):-145-154 谢智红;陈维政; -
语用模块刍议
大量语用现象依赖于人脑的认知过程,语用学提供了多种有趣的测试案例以探究潜在的心智,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是语用模块论。实际上,对于语用能力和现象是否具有模块化属性,学界一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语用模块的支...
2015,200(05):-155-160 吴晶晶; -
试论散曲文献整理与散曲文学研究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
2008,(05):-85-91 赵义山; -
本刊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截至2014年底为止共出版了195期。在近60年的办刊历史中,本刊一直坚持学术
2015,200(05):-2 -
伊丽莎白时代的三大十四行诗集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
2008,(05):-92-100 曹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