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
本“无”到释“空”──对“意境”生成的哲学考察
作为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意境”,在对其生成过程的诸多探讨中,有人从审 美意识深化拓展的历程,即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揭示其脉络,可以说在研究水平上达到相当的 高度。其立足于艺术发展本身而寻绎其本体性质...
2002,(01):-52-56 石琼 -
论掠剩神信仰的起源
从中国的传统观念、财富理念、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掠剩神信仰产生的内在原因、外缘条件、时间作考论。
2006,(01):-81-92 刘长东; -
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西方哲学的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标准的三段式关系推理:因为思维 是存在之家(古代哲学),语言是思维之家(近代哲学),所以语言是存在之家(现代哲学 )。当今西方哲学的困惑是:什么是语言之家?
2002,(01):-57-63 黄玉顺 -
作为世界想象的“高楼”
关于碉楼的起源和功能,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战争论派,他们认为是战争导致这种建筑的出现,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综合论者试图将宗教信仰和古典功能主义糅进战争论中,进而认为,是战争...
2006,(01):-93-100 陈波; -
《全宋文》笔谈
《全宋文》是目前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是研究宋代文化最为齐全的宝贵资料。兹选录部分学人的评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全宋文》的基本情况。
2007,(04):-5-10 谢和平;张立文;刘琳;郭齐;方健;李冬梅; -
《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
《毛诗序》按照儒家话语模式对《诗经》进行阐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主张,构成了儒家诗学的基本框架,影响中国文坛上千年。在此论述《毛诗序》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原因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007,(04):-11-17+83 曹顺庆;王庆; -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
2007,(04):-18-25 祝尚书; -
“便宜行事”与中央集权——以南宋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运行为中心
建炎三年五月至绍兴三年,南宋在川陕地区设置宣抚处置司,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的权力,导致地方权力强大,触及中央集权统治。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之权的授予、运作、废除的过...
2007,(04):-26-36 何玉红; -
“王铣”应为“王诜”
-
星占、历法与宋夏关系
天文历法在宋与西夏的军事冲突、交聘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异常天象是上天意志的表达,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双方的军事决策与军事行动;历法颁赐是治权实现的重要标志,接受或拒绝宋的颁历是西夏承认或否认宋...
2007,(04):-37-42 韦兵; -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
文学价值的文化时空结构
文学价值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文学价值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都同 时具有两极相融的特性:表现时间的永恒性、空间的世界性都必须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直观 和亲切,抒写时代性和民族性则必须要...
2002,(01):-64-67 傅腾霄 -
清代汉、宋学关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
2007,(04):-43-53 张循; -
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当代价值
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费氏人本主义不仅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泥坑中拯救出来,而且是马克思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人本主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核,对当代...
2007,(04):-54-59+91 龚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