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价值
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的"三祭"是儒家宗教精神的主要载体。唐君毅认为,儒家"三祭"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宗教精神,而且还有高明于、超越于一般宗教的宗教精神与形上意义。这包括祈求与报恩、有限与无限、现实...
2009,(03):-64-68 何仁富; -
论黑格尔自由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思想
黑格尔把自由理解为相互承认的自由,其客观化的产物即国家制度和法律。自由在现代国家制度和法律之中得到了完全的普遍实现,而这是历史进程的产物。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自由生活的实现过程。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2009,(03):-69-75 丁三东; -
道教“无为”管理思想的运用——以宋元时期为例
道教"无为"管理思想在具体运用时,往往走向无所作为或者激进有为,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以宋元时期的宋徽宗、王安石、丘处机为例,分析不同的管理模式,归纳出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的观点,它不但切合"无为"思...
2009,(03):-76-79 史冰川; -
明清小说中神仙形象的“社会化”与道教的“世俗化”
明清时期,道教继承并发展了宋元以来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入世修仙"路线,使道教具有了更强烈的世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宗教特征乃是道教针对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民众宗教需求上的改变所进行的调整所致。道教的"...
2009,(03):-80-85 苟波; -
财税补贴优惠政策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施方式分析与政策启示
为发展和保护农业,我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财税补贴优惠政策是这些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财税补贴优惠政策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财税补贴优惠政策对农业上市...
2009,(03):-86-94+140 彭熠;胡剑锋; -
中-欧合作企业中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欧盟在华跨国公司合作成功,既得益于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的良好发展,更有赖于能准确理解各方企业文化方面的基本差异,并能够从各自企业文化的背景、文化特点、员工行为模式等层面认识差异,通过较为系...
2009,(03):-95-101 董琳;黎永泰; -
基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与创新探析
信息化是产业融合的技术平台,以此为基础,技术创新、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以及管制的放松成为产业融合的动因。产业融合的灵魂是创新,产业融合会产生竞争激励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组织创新效应和管理创新效应,最终会...
2009,(03):-102-107 王金友; -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究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以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部分集体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符合...
2009,(03):-108-112 刘潇滨; -
略论政府建筑供给——公共管理的话语分析
政府建筑是一项间接消费型公共物品,亦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因而在公共管理语境中,其供给和设计必须既能够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引入民营化模式以及革新官员非理性心理等途径体现出效率的诉求,同时更应在地理布局、...
2009,(03):-113-117 王勇; -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考察和分析
作为一种舶来品,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发生了流变。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一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受到司法组织体系地方化、对刑事和解多元价值的不同偏向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以教化为主要功能的专门模式...
2009,(03):-118-126 苏镜祥;马静华; -
再论被告人承担客观证明责任——以我国刑法规定的持有型犯罪为例
刑法上,被告人在特定个罪中针对特定事项承担客观证明责任,宏观上体现了国家针对特定法益趋于严厉的刑事政策选择和保护,微观上通过明确特定个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得以实施,这在持有型犯罪的刑事立法中表现尤为明...
2009,(03):-127-135 张斌; -
组织人格的形成原因及作用探讨
通过梳理组织人格形成的原因:组织核心价值观、领导风格、组织所在行业特征、组织形象塑造,以及组织人格作用的三个结果变量: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公众满意度,初步构建出组织人格研究的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的研...
2009,(03):-136-140 罗霞;陈维政; -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影响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具体的方法论成果,在纵览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源起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变异学研究,并界定影响变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2009,(03):-141-144 张雨; -
中国基督教通史编撰述评
近年来 ,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截至现在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通史性著作 ,但却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教内作者为主 ,护教色彩较浓厚 ,缺乏有力度的教外著作 ;2 .主要论述外国教会在中...
2005,(02):-53-59 陈建明 -
论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整体观
无论是道教 ,还是基督教 ,都认为人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于是形成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其原因在于人为 ;追求“合一”的和谐境...
2005,(02):-60-65 毛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