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内解经》道教自然生态观的审美思维模式研究
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道教思想不仅具有自身的历史演进,而且根据不同历史情境有效"转化"并创造了自然生态的审美秩序原则,有着自身遵循的内在审美思维逻辑。《三天内解经》有对其秩序原理以及内在逻辑的立体呈现和...
2012,(05):-70-76 苏宁; -
构式的逻辑反思与汉语研究的本位问题——从构建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体系的角度看
我国语言学研究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但若要基于这些观点而形成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体系,我们尚需深入的语言哲学反思。理性的逻辑思辨对我国语言学理论学派的形成有重要启发价值。一个可能的...
2012,(05):-77-82 刘利民; -
从符指动词看意向性与符号的构成
"意向性"和"符号的构成"是语言哲学中的重要课题,"符指动词"和"小句主语"则是语言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符指动词的语义本质及其语法特点,以具体可查的语言形式使"意向性"和"符号的构成"获得了深刻的验证和阐明;符...
2012,(05):-83-88 李明洁; -
我国GDP煤炭依赖指数概念的建立与评价分析
煤炭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经济发展对煤炭存在巨大的依赖性。检测这种依赖性的有效方式是确立一个比较直观的能够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参考指标,进而提出建立我国经济—煤炭依赖指数概念的...
2012,(05):-89-94 谢和平;刘虹;吴刚; -
日本内部控制准则的特色及其实施情况分析
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后,我国内部控制准则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体现出诸如信息生产力无法满足信息需求、理论与实务无法完美融合的矛盾。为此有必要借鉴日本的内部...
2012,(05):-95-104 刘永泽;金花妍; -
员工薪酬财务公正性测度研究——基于四川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初次分配的公正性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企业财务目标应兼顾价值创造的效率和价值分配的公正性。将人力资本财务理论与财务公正理论相结合,运用"拉克尔法则"的主要观点和相关思想,依据增加额分配理论对拉克尔系数进行...
2012,(05):-105-113 王灿;干胜道;孙维章; -
老子“法律虚无观”辩析
学界一般认为老子具有"法律虚无观","反对一切人定法"。其实老子反对的只是当时人定的恶法,而非一切人为制定的法律制度。老子在反对诸多人定法的弊端,批判当时法律现实的同时,还对人定法的建制,有着一系列精辟的...
2012,(05):-114-117 曹鹏; -
劳动争议诉讼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视角
通过使用具有同向损益关系的效率——公平作为分析模型,在实证调研资料和数据的支持下,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存在的效率不高、分流不畅、负荷沉重和对于劳动者弱势地位补贴不力等问题,并提出完善社会纠...
2012,(05):-118-128 王蓓;程龙;吕国凡; -
灾害危机的组织适应:规范、自发及其平衡
随着现代灾害危机管理体系的普遍确立,灾害应对已被纳入到政府职能体系,同时也进入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正式组织体系。比较灾变情境与官僚制的特征,提出以"情境差距"概念为基础来把握灾害管理系统的本质属性,将灾害管...
2012,(05):-129-137 童星;陶鹏; -
民族社区黑色旅游发展研究——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例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的自然禀赋、民族文化、区位交通、生产力布局构成其黑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一旅游形式以实地观瞻遗址遗迹或科技手段模拟情景等方式,让游客获得缅怀、追忆、教育、警示、感恩体验。通...
2012,(05):-138-144 黄文; -
儒家慈善意识与现代慈善理念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
2012,(05):-145-149 李鹏; -
第一次金川之役起因初探——乾隆帝绥靖川边的努力
乾隆十年至十四年,清廷先后用兵征讨川西土司瞻对与大金川,这两次战役关联密切,可以说瞻对战役的草率完结直接导致了乾隆皇帝对金川用兵。而金川战役尚在进行之时,乾隆帝便与统帅张广泗秘密谋划再次征剿瞻对事,甚...
2012,(05):-150-160 徐法言; -
论客观性
本质上,客观性是一个标志事物处于意识之外之存在特性的哲学范畴,是人类对事物存在形式的指认结果。它在存在论上表征着独立性与自主性、确定性与必然性,在认识论上指示着精确性、普遍性、有效性,在社会影响上意味...
2012,(04):-5-11 田方林; -
论现代性的矛盾性——反思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
当代,现代性的求新逻辑业已成为艺术的"传统"和常态,而它所表现出的不断自我消耗、自我否定的趋势也颇令人忧虑。倡导现代性的先驱波德莱尔其实对该问题有更为辩证的见解。其艺术二重性观点既肯定了短暂、偶然的一...
2012,(04):-12-17 殷曼楟; -
巴蜀哲学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
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各发展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蜀学之魂,长于思辨;多元会通,兼容开放;释经创新,超越前说;沟通道欲,情理结合;躬行践履,注重事功,批判专制等主要特点。并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巴...
2012,(04):-18-25 蔡方鹿;刘俊哲;金生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