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命、君权与民心的纠缠——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观念研究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
2019,224(05):-76-87 邓曦泽; -
北洋政府“联美制日”外交及其困境(1920—1924)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美、英在太平洋地区共同对付日本的局面。这对中国抵制已成国家命运重大威胁的日本侵略,是有利的国际条件。以此为依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一改此前皖段政府所为,宣...
2019,224(05):-88-107 杨天宏; -
《苏州明报》香烟广告研究——以广告营销策略为指向的讨论
广告是重要的宣传媒介,也是社会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和影响者。报纸是近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其中的广告承载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商品营销模式及市场变化。从广告营销策略的视阈看,《苏州明报》上的香烟广...
2019,224(05):-108-117 董粉和; -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叙事框架之起源、展现与影响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通过展品的选择,构建了"古今中外"的展览叙事框架。此框架之起源为鲁迅从日文书籍中借鉴的木刻史。受这次展览内容影响的广州现代版画研究会第二回半年展,也显示出1935年新兴木刻界利用古...
2019,224(05):-118-127 艾姝; -
言语不通,讯无别故:清代前中期奏折之“译讯”考察
"译讯"是清代"夷务"处理程序之一,清代前中期的"夷务"奏报中有不少关于"难夷"事务的"译讯"记录,从中可观察到这一时期中外交流与沟通情状。整理细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相关奏折可以发现,1811年之前"...
2019,224(05):-128-135 朱灵慧; -
乡村振兴的学术脉络与时代逻辑:一个经济学视角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
2019,224(05):-136-150 贺立龙; -
乡村人力资本振兴: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研究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
2019,224(05):-151-161 蒋海曦;蒋玲; -
新时期农民工群体的阶层地位及其保障
新时期农民工阶层的地位保障和提升问题尤显突出。阶层地位的评价分析涉及政治地位、社会经济地位和自我评价等不同维度。目前农民工的政治地位体现为一种国家意志,实际政治权利仍有待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低层...
2019,224(05):-162-170 叶鹏飞; -
组织内部的情绪劳动:物质回报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已往的情绪劳动研究主要以员工—顾客服务接触过程为研究背景,较少关注组织内部工作互动过程中员工的情绪付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探讨组织内部情绪劳动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在...
2019,224(05):-171-182 程红玲; -
论海德格尔的反讽——世界、存在论差异与源始哲学
文本策略与思想主题的反讽模式,贯穿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思想之路。作为一种思想-言说模式的反讽,构成了海德格尔思想文本创作的动力源泉,并促成了其存在之思的源始哲学之展开。在关于现代性社会的理解与对...
2019,224(05):-183-192 匡宇; -
本刊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截至2018年底为止共出版了219期。在近60年的办刊历史中,本刊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
2019,224(05):-2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
2019,224(05):-193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70年及其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实践形式与文明载体。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革命性阶段,意味着"改变世界"的革命斗争之路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
2019,223(04):-5-13 刘同舫;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发展的实践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推动实践主题转换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过程,肩负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
2019,223(04):-14-20 刘渊;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70年的问题意识及其范式转换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
2019,223(04):-21-28 陈晓斌;